第二十六章 年终汇报 (第1/2页)
A紫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零点看书网www.xxdcj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绵绵的小雪下了两日后天气终于放晴,这是今年冬天唯一的一场小雪,春节的临近使得王徐寨更加繁忙起来。
各地的商贾将王徐寨需要的粮食、硝石、硫磺、木料等物品运来,又将工坊生产的火柴.肥皂和精美的海外物品转运出去,毕竟谁都想着趁着过年这段时间大赚一笔。
这段时间最为忙碌的当属张茂才,这个书生确实很有能力,帮着孙凯把提出的事情给细化,对于许多事情来说,他的做法更脚踏实地,很好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而孙凯提出的许多思路都是天马行空,想起一出是一出,有些则是太过激进超前,最多也只能称之为框架,而剩下完善的事情,就只能由张茂才来做了。
好在张茂才不是只知读死书腐儒,出自贫苦家庭的他知道底层民众需要什么,怎么做才能让流民把心留在这里。
他虽是只有秀才身份,但熟读四书五经,还经常看一些杂书,而且经历的磨难不比其他贫苦民众少,因此眼界和学识自然要比一般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文人高出许多,自己心里也有对天下大势的预测。
如今天下官员腐败、流贼四起、天灾不断,辽东鞑子又隔三差五入关抢掠,朝廷官军却一败再败,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朝代的没落。
半年来协助孙凯收拢流民,招募家丁,观察孙凯为人随和简朴,又懂治军之道,还有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援,而且各种五花八门的利器更是让他信心倍增,简直是乱世良主。
他也有心中的野望,当然只限于文人的最高成就,这让张茂才更坚定了辅佐孙凯的决心。
自从接手了王徐寨民政事物后,张茂才组织起了不少人手,带着他们便实施了起来,这些人很快便摸到了门道,开始把王徐寨拉上了正轨,并且迅速的推广开来。
他首先完成了对王徐寨户籍的统计,并且进行了登记造册,然后又开始丈量土地,兴修水利打井抗旱,最后开始按照户籍,对现有的土地进行划分,合并临时的棚户村落,使人口逐步的集中起来。
当年孔有德兵乱使登莱两地的军民被屠戮一空,产生了大量无主荒地。
通过整合集中招募的流民,对现有荒地地进行复耕分配,并且有开垦了不少的无主撂荒土地,为下一步接收流民安置流民腾出了比较充裕的土地。
分田地的同时还要兼顾各个工坊的生产及账目往来,
这其中牵扯的事情着实不少,但是在张茂才的妥善处理下,不少麻烦是都迎刃而解。
如果这些事情交给孙凯去办的话,估计孙凯也要晕菜,可是张茂才是穷苦人出身,熟知底层民众的需求,别看上阵打杀不行,处理起民事来,倒是轻车熟路,再加上王徐寨自上而下的严谨作风,犹如清晨的朝阳充满希望,也不存推诿扯皮的官僚作风,所以每个政令推行起来都很是顺畅,使得王徐寨所作之事推进的速度飞快。
张茂才积极严谨的作风也赢得了孙凯的尊敬,临近年底张茂才更是忙着审核账目,归拢各个工坊的盈利和军队粮食及弹药的消耗,一连忙碌了十多日,才捧着一摞厚厚的账本来到孙凯的屋内。
半年多时间兢兢业业的工作终于使得王徐寨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略有结余,张茂才也是很有成就感。
孙凯起身拿起暖水瓶沏了一杯速溶咖啡,立时一股咖啡浓郁的香味在屋中盘旋,递到张茂才面前说道“茂才兄辛苦了,这是咖啡,味道还不错,你尝尝!”
张茂才忙起身接过闻了闻说道“香气扑鼻,看来是好东西。”
说完吹了次热气喝了一口皱了皱眉说道“味道有些苦又有点甜,”
“茂才兄,这是西洋茶,有提神、醒脑的功效,我给你准备了一份,一会拿回去细细品吧。”
说话间孙凯翻开账本一看满满的全是大写的1贰叁肆,顿时头就大了。
见孙凯一副头大的样子张茂才赶紧说道:“土豆和红薯秋末已经全部收获,至少可以支撑到明年冬小麦收割。入冬前我们王徐寨周边的荒地已经全部复耕种上了冬小麦,共计有二十万亩,明年我们的粮食问题就将大大缓解。”
这些来自现代的高产良种亩产量在一千二百斤左右,由于明末没有化肥和土地干旱等诸多因素,折半每亩六百斤计算,二十万亩,一亿两千万斤呐,孙凯心里暗自计算着。
轻轻吐出一口气,孙凯一阵轻松“不错,看来明年我们的储备粮就很充足了,过完年茂才兄就安排人手建粮仓,准备储存粮食,农户手中多余的粮食千户所按市价收购,不得外流。”